時事熱點
loopmaster energy2016-03-14
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7日舉行記者會,邀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、新聞發言人葉貞琴就“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”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。韓長賦在會上表示,“十三五”要堅持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現代農業發展,走出一條產出高效、產品安全、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。
加長補壯現代化短腿
韓長賦說,糧食生產去年實現歷史性“十二連增”,總量為12,429億斤,加上此前2013年、2014年,已連續三年產量在12,000億斤以上。這說明綜合生產能力確實有了提升。反映生產力其他的指標方面,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去年達56%,說明主要的增長動力來自于科技;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3%,說明田間作業主要是靠機械化。此外,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比重達52%。這幾個指標說明“十三五”推進現代農業有比較好的基礎。
但是,“四化”中農業現代化較之城鎮化、信息化和工業化,還是短腿,“十三五”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這條短腿加長補壯,也就是要堅持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現代農業發展,走出一條產出高效、產品安全、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。
韓長賦認為,在推進的方略上,要努力實現三個轉型升級。一是農業的經營體系要轉型升級。現在是千家萬戶一家一戶的小生產,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,發揮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對現代農業的引領作用。二是農業的生產體系要轉型升級。要加快農業的科技創新推廣,發揮技術、裝備的支撐作用。三是農業的產業體系要轉型升級。無論是種植業、養殖業還是農產品加工業,都要延長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,發揮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。通過實現這三個轉型升級,力爭到2020年使我國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能夠顯著提升。
在工作布局方面,因為我國地域遼闊,各地的條件差異很大,既要全面推動,也要局部率先,在有條件的地方先實現農業現代化。沿海發達地區、大城市郊區、國家墾區,還有國家確定的現代農業示范區,在“十三五”末要基本上實現農業現代化。
韓長賦說,要重點保證實現三個目標,即保供給、保收入、保生態。用老百姓的話講,就是“為全國人搞飯,為農村人搞錢,為城里人搞綠”。特別是保生態的問題,大家都關心農業的面源污染,我們要破解資源環境兩大“緊箍咒”,解決農業的面源污染問題,緩解現代農業的資源和生態的壓力,這也是“十三五”要實現的重要目標。經過未來5年的努力,2020年我們全面小康社會建成的時候,我們老百姓的“米袋子”會更滿,“菜籃子”會更優,農民的“錢袋子”會更鼓,農業會更有魅力,農村會更有活力,農民會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。
“五路進財”助農民增收
韓長賦說,“十二五”期間,農民收入整體可觀。2015年,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,422元,5年平均增長了9.6%。農民收入增幅連續6年高于GDP增幅,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。當前,多數農產品價格走低,經濟下行壓力較大,農民進城務工人數、工資水平增長較為困難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農民收入增長不容樂觀。
韓長賦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間要以“五路進財”的舉措,增加農民收入。
一是節本增效。現在農產品價格大幅提升比較難,節本也是增收,所以要調整技術路線,大力推廣節本增效技術,比如說節地、節水、節油、節肥等,來提高家庭經營的效益。
二是推進產業化。包括農產品加工、電子商務,還有休閑農業、鄉村旅游、農家樂這些產業,延長產業鏈,讓農民更多地分享農業增值的效益。
三是城鄉一體化。一方面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,另一方面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,讓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市民化。
四是政策支持。要完善國家財政對農業、對農民的支持力度,尤其是收入方面的補貼力度,包括打好脫貧攻堅戰,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問題。韓長賦說,現在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農民的收入,40%是靠政府補貼的,我們國家農民多,底子薄,不可能補助那么多,但是空間還很大。
五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。農村集體資產,特別是經營性資產,要進行評估搞股份合作制的改革,使資源變資產,資金變股金,農民變股東,讓農民得到更多的財產性收入。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安排,農業部正在牽頭制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。
上一篇:東南亞生物質能源發展潛力
下一篇:我國將打造長江經濟帶現代產業走廊